张赣鹏: 见证南昌工商业改造 情系南昌工商联事业

来源:本站原创发布时间:2016-10-28[关闭][打印]

  张赣鹏   男,1931年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,现居住在南昌市红谷滩新区。高中文化。解放前后在父亲创办的砖瓦器材店学徒,后做店员。先后在南昌市贸易公司做业务员,南昌市蔬菜公司做采购员,加入工商联。曾担任南昌市工商联建筑器材业同业公会副主委,南昌市工商联执委、常委,日博365投注网执委。1991年退休。

  子承父业,显示经营才干

  张赣鹏的父亲张季生于1946年在南昌市沿江路(现抚河路)的塘子河开办了一个砖瓦器材店。沿江路的塘子河处在赣江之南,属抚河入赣江通衢之地,中正大桥(现八一大桥)就在塘子河区域由南向北横跨涛涛赣江,水陆交通和运输都非常便利,这一带因此成为解放前南昌城一个重要的商贸之地,张赣鹏父亲的砖瓦器材店也凭借地理优势得到发展。

  全国解放后,各级政府逐渐对其工商业经营进行管理改造。1952年,包括张赣鹏父亲在内的一些小店主进行了联合经营。“当时国家对工商业开始实行利用、限制、改造政策,税收是一个重要的调节手段,通过查账来稽征,因此,就需要会计出纳。其时我在南昌一中毕业,进入父亲的店学做经营,因为有点文化,自然被选进联营组织当出纳。”张赣鹏说,他一边在自家的店协助父亲做买卖,一边在联营组织边干边学做财务,对他来说,什么都是新的。由于父亲的言传身教和张赣鹏的刻苦勤奋以及在社会上的不断历练,他从一个走出校门的懵懂少年逐渐转变成一个会经营懂管理的“少东家”。1953年,父亲就把店完全交给了他去打理。

  见证历史,经历时代变迁

  1949年5月,南昌解放,随后新中国成立。建国初期,国家为对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小商小贩、工业和小手工业者进行管理引导,在全国各省市县纷纷成立工商联组织。张赣鹏说:“工商联的前身是叫商会,南昌市商会地址最初是在南昌市万寿宫夫人殿,现在拆掉了。1949年后迁到三运桥。1950年后成立南昌市同业公会,包括百货食杂、医药卫生、建筑器材等,同年成立南昌市工商业联合会,简称为工商联,后来才在南昌市工商联的基础上成立省工商联的。”

  1953年,南昌市工商业开始公私合营。“最初公私合营时是可以讲条件的。公私合营时要对合营企业实行清产核资,作为公私合营时的股金,资方按定息获利,国家规定的定息七年不变,七年后视情况调整。”张赣鹏说,“到1956年宣布全市公私合营时就没有条件讲了,全部的工商业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。文革开始后,原工商业者自愿不要国家定息,作为资本主义的尾巴割掉。”

  张赣鹏回忆:“亨得利公私合营比较早,有公方代表。南昌市有名的商号三泰,是由公私合营前各自的商号组成的,分别为经营布匹的李祥泰、经营纸张的源泰昌和经营皮革的鸿泰三个商号的合称。当时南昌市最繁华的地方是如今的中山路和胜利路一带,有很多老字号,特别是集中在洗马池这一圈。而三泰就处在这个繁华商业圈内。解放后的李祥泰的资方代理人是李善元,他不久后当了市工商联的主委,后来是南昌市副市长。源泰昌是一个姓苏的人开的。鸿泰的资方代理人叫张藻生,他代表工商界当过南昌市工商联第二任的主委。另外有名的商号是胜利路上的沈三阳杂货店,经理是沈翰卿,解放后他也先后当过市、省工商联的主委。胜利路还有一个万象店,主要经营绸布百货,经理是吴飏言,他担任过市工商联的秘书长。”张赣鹏对经历的许多人和事历历在目。他说,文革期间原工商业者很多下放农村接受改造,分散在各地。文革后市工商联为了安置这些人下放回城工作,就在市工商联现在的办公地址上办了一个叫爱建名称的公司,春光绸布店和四达运输公司都是爱建公司的下属单位。

  顺应时代,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改造

  1952年底,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,指出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,并逐步实现对农业、手工业、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,提出要用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对资产阶级实行赎买。张赣鹏说:“1953年开始,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是利用、限制、改造,也就是利用其积极的一面,限制私有剥削的一面,改造成社会主义性质的自食其力的经营组织和经营者。党对工商业者的要求是听、跟、走,也就是听毛主席话,跟共产党走,走社会主义道路。”

  张赣鹏回忆说,当时是大浪淘沙,没有跟上的就淘汰。公私合营时各方的心情都很复杂,店家有经营好的有经营不好的,经营不好的相比较经营好的店家来说,对公私合营当然就更积极一些。但大势所趋,大家都愿意公私合营,都感谢政府走这条路。

   “公私合营时我是继承父亲的基业做资方代表,当时积极响应政府号召。我作为工商业者的青年代表,与其他青年代表一道自发组织了报喜队,把公私合营的成果向市委、市政府报喜,向市青联报喜。那时我还是20几岁,高兴的很,双手赞成公私合营,变成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感到很高兴啊,自己总不愿背一个资产阶级的帽子吧。”张赣鹏说,“最难忘的是1956年1月,这一年是南昌市全市工商业公私合营。当时的市长张云樵在市工商联一宣布全市公私合营,与会者全部抛帽高呼庆祝,象征着脱掉了资本家、资本主义这顶帽子。全市实行的公私合营,不管你有资金没有资金,都列入了以大带小,大的小的都到一起,自食其力,行业上派了公方代表。”

  积极工作,和工商联组织结下不解之缘

  “南昌市工商联成立初期,当时因为我年轻,又是南昌一中毕业,有点文化,在父亲的店里又是少老板,经营等各方面还懂得一些,综合起来比那些没有文化的小商小贩有明显的优势,因此让我加入工商联。1953年市工商联召开会员代表大会时我正式进入了工商联工作,担任了南昌市工商联建筑器材业副主委。”张赣鹏回忆往事,至今还颇感自豪。          

  1956年全面进行公私合营后,张赣鹏归口到南昌市贸易公司,管理砖瓦业务。“当时公司董事长、经理是赵国民,他是南下干部,贸易公司一个行业有一个代表当董事,我也是公司的董事。1959年开始,我就脱离了自己的建筑行业这一基业,调到了市蔬菜公司,任采购员。文革后,我调到食品公司工作。”尽管张赣鹏的工作历经变化,但他始终服从组织分配,在新的单位和新的岗位积极工作,默默奉献。

  1960年张赣鹏参加了南昌市工会组织,属于工会会员,不再担任南昌市工商联建筑器材业的副主委,与工商联组织的联系逐渐减少,直到文革开始,工商联组织陷入瘫痪,更是彻底无缘参加相关的活动。张赣鹏认为加入工商联,亲自参与工商联的许多活动,是自己最丰富多彩的一段人生经历,非常珍惜。

  文革期间,张赣鹏尽量避开派性斗争,尽管也受过批斗,但总体比较幸运,没有受到太多冲击,也没有被下放改造,一直在南昌市食品公司工作,家庭也没受多大影响。

  文革结束后,工商联组织马上恢复了重建。1977年省工商联、省民建在江西饭店召开代表大会,食品公司派张赣鹏去大会做后勤保障工作。由于机缘巧合,就在这次大会会场,他碰到了一个老同学。“省工商联有个副主委叫曾广讯,是我一中同学,比我大几岁。他看到我后动员我回到工商联工作。”张赣鹏说。

  于是,当年张赣鹏就进入到了刚刚恢复的南昌市工商联,后通过工商联代表大会选举他担任了市工商联执委、常委。1986年他加入民建。“我退休前的南昌市工商联那届主委就是现在的省工商联主席雷元江,在雷元江任满了一届主委后的1991年我正式退休。”张赣鹏叙述道,“我从公私合营开始加入工商联,中途由于种种原因又离开工商联,再回到工商联直到退休,可以说我与工商联组织有着不解之缘。”

  老有所为,子孙满堂享天伦之乐

  张赣鹏退休时,正值国家改革开放进一步走向深化,经济繁荣,民营经济不断壮大。他为国家的强大,民族经济的振兴感到由衷高兴,希望继续发挥自己的余热多为社会做点工作。他积极参加工商联组织的各项活动,经常带头组织原工商业者和家属学习,宣传党的好政策,赞美国家好形势。

  “我对工商联有很深的感情,组织和参加这样的学习活动每个月一次,长年坚持,既增加了我们这批退休的老工商业者的友谊,又通过大家说心得谈体会,把我们对党的感恩传播给家属,传承给后代。”张赣鹏说,近几年由于同时代的老工商业者纷纷离世,学习活动才被迫停止。

  张赣鹏今年85岁高龄,思路清晰,双目有神。他的老伴黄桂英今年也84岁,精神矍铄,热情开朗。年轻时因为邻居关系他们结为连理,郎才女貌,风雨同舟大半个世纪。平时两老独居一室,相依相伴。

  黄桂英老人谈起张赣鹏,仍然对老伴年轻时对工作的热情佩服有加:“他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激情,总是有许多做不完的事,开不完的会。年纪大了也闲不住,退休后还担任了西湖区民建会员退休支部主任,工商联的活动只要没有特殊原因他每场都要参加。我的老伴平时在家不太讲话,读报是他最大的爱好,坚持到现在。他在家说一不二,儿女都很敬畏他。我们的子女多,儿孙都有出息,有在南昌上班的,有在外地工作的,还有在国外工作读书的,如果过年过节,一屋子都装不下。儿女平时都有自己的事,有自己的天地,我们身体目前还好,乐得清静,读读报,养养花。平时,每天儿孙们都会视频同我们聊天,关心我们两个老人的身体状况,我们一家人很幸福,我们很满足!”